初中数学教学设计大全
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,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,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,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,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。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?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大全,仅供参考,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。
初中数学教学设计大全1★目标预设
一、知识与能力
借助生活中的实例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,能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
二、过程与方法
1、过程:通过实例引入负数,从而指导学生会识别正负数及其表示法,能应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。
2、方法:讨论法、探究法、讲授法、观察法。
三、情感、态度、价值观
乐于接触社会环境中的数学信息,愿意谈论数学话题,在数学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
★教学重难点
一、重点: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概念,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,应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
二、难点:负数的意义,理解具有相反意义的量。
★教学准备
带有负数的实例若干
★预习导学
在生活、生产、科研中,经常遇到数的表示与数的运算的问题。例如,
⑴天气预报20xx年11月某天北京的温度为-3~3℃,它的确切含义是什么?这一天北京的温差是多少?
⑵有三个队参加的足球比赛中,红队胜黄队(4∶1),黄队胜蓝队(1∶0),蓝队胜红队(1∶0),如何确定三个队的净胜球数与排名顺序?
⑶某机器零件的长度设计为100mm,加工图纸标注的尺寸为100±0.5(mm),这里的±0.5代表什么意思?合格产品的长度范围是多少?(问题1-3友情提示、全班交流、教师点评)
★教学过程
一、创设情景,谈话引入
在小学里我们已经学过哪些类型的数(自然数和分数),它们都是由实际需要而产生的,由记数、排序产生数1,2,3……,由表示“没有”“空位”,产生数0,由分物、测量产生分数 , ,……,但在预习导学中表示温度、净胜球数、加工允许误差时用到数
-3,3,2,-2,0,+0.5,-0.5。
二、精讲点拨,质疑问难
这里出现了一种新数:-3,-2,-0.5。在前面的实际问题中它们分别表示:零下3摄氏度,净输2球,小于设计尺寸0.5mm,像-3,-2,-0.5这样的数(即在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上负号“-”的数)叫做负数。而3,2,+0.5在问题中分别表示零上3摄氏度,净胜2球,大于设计尺寸0.5mm,它们与负数具有相反的意义。我们把这样的数(即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)叫做正数
数字前的“+”,“-”分别读“正”,“负”。
正数前的“+”可加也可省略。
数0既不是正数,也不是负数。
把0以外的数分成正数和负数,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。
三、课堂活动,强化训练
小组讨论:生活中你们见过带“-”的数吗?(代表发言,教师适当表扬学生)
例1:下面哪些数是正数,哪些是负数。(学生独立思考,个别回答,教师点评)
-11,4.8,+73,-2.7, ,- ,-8.12,100
例2:在知识竞赛中,如果用+10分表示加10分,那么扣20分怎样表示?(个别回答,学生点评)
练习:见书本P5练习(学生独立完成,教师巡视,个别指导)
四、延伸拓展,巩固内化
例3:(1)一个月内,小明体重增加2千克,小华体重减少一千克,小强体重没变化,写出他们这个月的体重增长值(减少值呢)?(小组讨论,代表发言,教师点评)
(2)20xx年下列国家的商品进出口总额比上年的变化情况是:
美国减少6.4%,德国增长1.3%
法国减少2.4%,英国减少3.5%
意大利增长0.2%, 中国增长7.5%
写出这些国家20xx年商品进出口总额的增长率。(学生独立思考,教师点评)
(3)一潜水艇所在高度为-50米,一条鲨鱼在潜水艇上方10米处,鲨鱼所在的高度是多少?
(4)向北走-20米所表示的意思是什么?
(5)某银行职员在一天内经办了五笔业务:取出10000元,存进25000元,取出5000元,存进8000元。求该职员在一天内使银行变化了多少元?
(6)在一次数学竞赛中,成绩在120分以上为优秀120分到119分为合格,100分以下的不合格。老师将他班上的十位竞赛成绩简记为:-10、-5、0、-28、+10、20、-3、+15、+8、-23,则这十位同学中优秀的有几名?
(7)判断下列各题:
①正数就是自然数
②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数不存在
③带正号的数为正数带负号的数为负数
④零是最小的整数
⑤-a是负数
练习:见书本P6(独立完成,教师巡视,适时指导,得出结论)
五、布置作业,当堂反馈
见书本P7 《当堂反馈》
初中数学教学设计大全2一、 教学目标
1、 知识与技能目标
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,能利用乘法法则正确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。
2、 能力与过程目标
经历探索、归纳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,发展学生观察、归纳、猜测、验证等能力。
3、 情感与态度目标
通过学生自己探索出法则,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。
二、 教学重点、难点
重点:运用有理数乘法法则正确进行计算。
难点: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探索过程,符号法则及对法则的理解。
三、 教学过程
1、 创设问题情景,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,导入新课。
教师:由于长期干旱,水库放水抗旱。每天放水2米,已经放了3天,现在水深20米,问放水抗旱前水库水深多少米?
学生:26米。
教师:能写出算式吗?学生:……
教师:这涉及有理数乘法运算法则,正是我们今天需要讨论的问题
2、 小组探索、归纳法则
(1)教师出示以下问题,学生以组为单位探索。
以原点为起点,规定向东的方向为正方向,向西的方向为负方向。
① 2 ×3
2看作向东运动2米,×3看作向原方向运动3次。
结果:向 运动 米
2 ×3=
② -2 ×3
-2看作向西运动2米,×3看作向原方向运动3次。
结果:向 运动 米
-2 × ……此处隐藏17491个字……习性。在数学学习上凭兴趣,看心情,个性反映较为突出,有不少学生学习方法也存在一定的问题。同时他们往往又很难发现自己的学习方法不妥。所以,教师就应该反思学生的学习方法,找一找哪些问题,并帮助他们努力改变不恰当的方法,使学生达到《新课标》的要求。
总之,为学之道,必本与思,思则得之,不思则不得。教学也是这个规律,只教不思就会成为教死书的教书匠,学生也得不到很好的受益。要想成为优秀的教师,只有一边教书一边总结,一边教书一边反思,才能实现自己的目的。
初中数学教学设计大全15一、案例实施背景
本节课是20xx-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笔者在一乡镇中学的多媒体教室里上的一节课,课堂中数学优秀生、中等生及后进生都有,所用教材为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九年级数学(上册).
二、案例主题分析与设计
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24章第1节内容——圆,圆的概念是中心对称的继续,是后面研究扇形、弧长的基础,是“空间与图形”的重要组成部分。《数学课程标准》强调: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,是师生之间、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;动手实践,自主探索,合作交流是孩子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;合作交流的学习形式是培养孩子积极参与、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。本节课将以“生活·数学”、“活动·思考”、“表达·应用”为主线开展课堂教学,以学生看得到、感受得到的基本素材创设问题情境,引导学生活动,并在活动中激发学生认真思考、积极探索,主动获取数学知识,从而促进学生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形成,同时通过小组内学生相互协作研究,培养学生合作性学习精神。
三、案例教学目标
1、知识技能:探索圆的两种定义,理解并掌握弧、弦、优弧、劣弧、半圆等基本概念,能够从图形中识别.
2、数学思考:体会圆的不同定义方法,感受圆和实际生活的联系
3、解决问题: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使学生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普遍性.
四、案例教学重、难点
1、重点:圆的两种定义的探索,能够解释一些生活问题.
2、难点:圆的运动式定义方法.
五、案例教学用具
1、教具:多媒体课件、圆规、细线、铅笔。
2、学具:圆规
六、案例教学过程
(一)创设问题情境,激发学生兴趣,引出本节内容
1、如图1,观察下列图形,从中找出共同特点.
图1
2、学生活动:学生观察图形,发现图中都有圆,然后回答问题,此时学生可以再举出一些生活中类似的图形.
3、教师活动:让学生观察图形,感受圆和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,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渴望以及探究热情.
(二)问题引申,探究圆的定义,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
1、如图2,观察下列画圆的过程,你能由此说出圆的形成过程吗?(课件展示画图过程)
图2
2、学生活动:学生小组合作、分组讨论,通过动画演示,发现在一个平面内一条线段OA绕它的一个端点O旋转一周,另一个端点形成的图形就是圆.
3、教师活动设计:在学生归纳的基础上,引导学生对圆的一些基本概念作一界定:圆:在一个平面内,一条线段OA绕它的一个端点O旋转一周,另一个端点A所形成的图形叫作圆;圆心:固定的端点叫作圆心;半径:线段OA的长度叫作这个圆的半径;圆的表示方法:以点O为圆心的圆,记作“⊙O”,读作“圆O”.
4、师生共同归纳:
(1)圆上各点到定点(圆心)的距离都等于定长(半径);
(2)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都在同一个圆上.
(3)圆的第二定义:所有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组成的图形叫作圆.
5、讨论圆中相关元素的定义.
(1)如图3,你能说出弦、直径、弧、半圆的定义吗?
图3 (2)学生活动:学生小组讨论,讨论结束后派一名代表发言进行交流,在交流中逐步完善自己的结果.
(3)教师活动: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得出上述概念的严格定义,对于学生的不准确的叙述,可以让学生讨论解决. 弦: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作弦; 直径:经过圆心的弦叫作直径;
弧: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作圆弧,简称弧;
AB,读作“圆弧AB”或“弧弧的表示方法:以A、B为端点的弧记作AB”;
半圆:圆的任意一条直径的两个端点把圆分成两条弧,每一条弧都叫作半圆.
优弧:大于半圆的弧叫作优弧,用三个字母表示,如图3中的 ABC;
. 劣弧:小于半圆的弧叫作劣弧,如图3中的BC
(三)讨论,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?如果做成正方形会有什么结果?(课件:车轮;课件:方形车轮)
1、学生活动:学生首先根据对圆的概念的理解独立思考,然后进行分组讨论,最后进行交流.
2、教师活动设计:引导学生进行如下分析:如图4,把车轮做成圆形,车轮上各点到车轮中心(圆心)的距离都等于车轮的半径,当车轮在平面上滚动时,车轮中心与平面的距离保持不变,因此当车辆在平坦的路上行驶时,坐车的人会感觉到非常平稳;如果做成其他图形,比如正方形,正方形的中心(对角线的交点)距离地面的距离随着正方形的滚动而改变,因此中心到地面的距离就不是保持不变,因此不稳定.
图4
(四)应用提高,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m的圆?说出你的理由
2、师生活动设计:教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,让学生表述自己的方法.根据圆的定义可以知道,圆是一条线段绕一个端点旋转一周,另一个端点形成的图形,所以可以用一条长5m的绳子,将绳子的一端A固定,然后拉紧绳子的另一端B,并绕A在地上转一圈.B所经过的路径就是所要的圆.cm,这棵红杉树平均每年半径增加多少?
图5
4、师生活动设计:首先求出半径,然后除以20即可.
解答:树干的半径是23÷2=11.5(cm).
平均每年半径增加11.5÷20=0.575(cm).
(五)归纳小结、布置作业
小结:圆的两种定义以及相关概念.
作业:请做一个正方形的车轮,体会在车轮滚动的过程中车身的情况
七、教学反思
1、教师角色的转变:本节课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、引导者、合作者与共同探讨者。在引导学生观察、画图、发现结论后,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的、动态的展示圆的形成过程及车轮原理,激发了兴趣。
2、学生角色的转变:学生的角色从学会转变为会学。本节课学生不是停留在学会课本知识的层面上,而是站在研究者的角度深入其境。
3、课堂氛围的转变:整节课以 “流畅、开放、合作、“隐导”为基本特征。教师对学生的思维活动减少干预,教学过程呈现一种比较流畅的特征,整节课学生与学生、学生与教师之间以“对话”、“讨论”为出发点,以互助、合作为手段,以解决问题为目的,让学生在一个较为宽松的环境中自主选择获得成功的方向,判断发现的价值。